发布人:admin 作者:张远华 吴辉 时间:2018-11-27 11:12:29 浏览次数:5309次
摘 要:文化是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群众追求更高层次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高速公路作为窗口行业中的窗口,文化是软实力,是高速公路环境创国优、管理创特色、服务创一流、队伍树形象,从而获得大众认可的媒介。本文对“活力黄黄”品牌文化进行探析,为创新高速公路文化供给,进一步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服务交通强省提供参考。
主题词:高速公路 文化 建设 思考
一、“活力黄黄”品牌文化的实践
文化有质感有可读性。“活力黄黄”文化发源于黄黄高速公路建设时期诞生的“自信自强 科学严谨 坚忍不拔 无私奉献”的黄黄精神,脱骨于“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奉献”的湖北交通精神和黄黄管理处倡导的“以人为本 管路育人”的发展理念,根植于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红色沃土,壮大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大局之中。黄黄管理处编制了“活力黄黄”文化品牌手册、VIS视觉识别管理手册,在思想可指导,在行为可规范,在形象上可识别,在实践中可操作。将文化建设与标准化建设同列预算、同步推进,根据站所的不同情况,统一设计和制作“活力黄黄”文化标识,量身定制站所党建阵地、学习阵地和群团阵地,截至目前,全线标准化示范站所、标准化养护站、标准化项目部的覆盖率实现100%,还成功创建了一批优秀服务区和服务区星级厕所。黄黄管理处将文化与主业相融合,使文化建设既有面子,也有里子,在丰富文化内涵的同时带动了公共服务功能的提升。
文化有阵地有磁场效应。黄黄管理处注重“以文化育人 以环境留人 以亲情感人 以制度管人”,将文化服务与文明创建对接起来,“书香黄黄”读书会、“三比两赛”业务技能比武、职工运动会、职工才艺大赛等文化活动得到了有效的指导设计,职工服务中心、电子阅览室、职工之家、职工心理辅导室、亲子房等文化设施以及体育设施条件趋于改善,全部所站建成了各具特色的园林式庭院和农场式庭院,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一年四季有机蔬菜自给自足,使长期“三远离”(远离家庭、远离亲人、远离城市)的高速公路职工感受家园温暖,另外,职工婚恋平台、雷锋爱心基金、免费法律援助等项目的实施,更使困难职工得到了文化帮扶,契合了文化普惠的目标。
文化有自信有附加值。文化建设让高速公路的公益属性得以更好的体现,同时,以经济社会效益为衡量指标的文化附加值不断提升也进一步催生了文化自信。费收业务中的微笑同行歌、健康形体操,机电业务中的“听得见的微笑”客服热线,养护业务中的爱心巡逻车和绿色环保项目,安全生产中的省际联动、路警联动,行业监管中的厕所革命、温馨驿站等文化活动,充分展现出了新时代黄黄人文化自信的应有面貌。黄黄管理处所属高速公路的车流量、费收额、路况指数、公众满意率等指数逐年提升,其中收费额20年递增了20倍,另外,连接线综合开发、站所改扩建提升了地方的对外吸引力。据统计,黄黄管理处所辖高速公路对沿线县市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超过1%,黄黄管理处先后荣获2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多人荣获省部级奖章。所有基层站所均建成县、市级文明单位,80%的站所建成厅、省级青年文明号,使文化自信在文化共享中进一步彰显。
二、加强高速公路制度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与预算保障、领导重视、资源禀赋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涉及政工、综合、业务等多个部门,加之高速公路点多线长、职工流动性大,一些站所先天条件不足,这就决定了高速公路文化建设必须要有一套完备的制度,以制度来远谋近施统筹兼顾,保障促进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组织架构建设,推进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巩固。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要有整体的蓝图、稳定的制度。要加强文化服务顶层设计,完善文化组织架构的建设与管理,明确责任清单, 将文化建设与主业工作同考核、同奖惩,层层调动积极性,确保一本规划管到位、一张蓝图干到底。
建设文化设施周期性维护和更新制度,对示范效应强的部位加强资源倾斜。高速公路工作性质特殊,文化设施是职工业余生活的主阵地,要同时达到吸引人和教育人两个目的。要在预算管理的大环境下,根据文化场所、文化设施、文化标识功能定位的不同,探索文化资源更新升级、维护保养、循环利用的方式方法,避免文化阵地一年新鲜、二年熟悉、三年乏味,始终保持吸引力。对省际站口、旅游景区站口要加大资源投入,一站一亮点、一站一特色,发挥名片效应。
建立文化服务“一主多副 一点多面”机制,精心打造文化服务的“一站式”体验。高速公路点多线长,文化资源较为分散,要善于化不利为优势,鼓励基层单位在“活力黄黄”文化框架下,结合自身特色发展文化讲解、成果展示、素质教育、公益活动等公共文化服务,加大文化建设与外单位合作交流力度,使文化建设始终保持生机活力,全方位地发展和巩固文化自信。
三、契合行业文化需求,培养职工文化习惯
将职工文化诉求与业务需求紧密挂钩,激发职工参与意识。增强文化生命力,关键要根据职工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方向来切入。要将文化建设与窗口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收费、养护、客服、服务区各项运营业务中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标准化、信息化、节能化建设,为过往司乘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文化享受,以此提高全路段整体服务水平,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并为职工带来更理想的工作环境、更宽阔的成长平台,让文化建设与职工利益紧密相关,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
敏锐捕捉职工不同文化需求,实现普惠与针对性相结合。高速公路职工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工作环境相对封闭。经过20年的发展,高速职工群体基本分为三个层次,40岁以上的大龄职工占比25%,26岁—39岁骨干职工占比45%,20岁—25岁青年职工占比30%,本科以上学历占比42%、大专以上学历占比55%、高中学历占比8%,不同年龄、不同学历职工文化服务需求层次不一,对文化服务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比较常见。要契合职工群体的需求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基础项又有自选项,既有健身版也有养身版,既有爱情号又有亲情号,实现文化普惠与有针对性相结合,让不同年龄段的职工都能感兴趣,都能融入其中,获得满意的效果。
传承红色基因拓展文化生命力。红色是黄黄精神和活力文化的思想源泉。要根植于红色老区,萃取取之不尽的思想财富,继续在品牌文化的深度上下功夫,使其既具有浓郁的交通行业特点,体现交通行业价值理念和符合时代要求的交通文化,又更加突出红色基因的薪火相承,突出“活力”和“激情”的特性,更多地吸取黄冈老区的人文文化和高速公路家园文化、党建文化的养分,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特点,形成兼具交通行业特性、公众价值属性、路域文化个性的高速公路文化品牌。
四、注重载体创新,提升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水平
以微笑服务塑造文明窗口。以评选“星级站所”、“最美路姐”、 “百佳示范服务区”等系列活动为重点,以为公众提供最好的出行体验为目标,结合标准化管理和多元收费模式的应用,在服务理念、服务流程、服务效果上推陈出新,在全线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服务竞逐热潮,把微笑服务品质提升工程引向深入。对服务司乘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创新成果,要进行跟踪报道、连续报道,形成强烈的社会轰动效应,让高速服务品牌更加有吸引力,成为传递文明、宣传交通的主旋律。
以智慧黄黄推动文化创新。互联网时代,数字产品带来的新的文化服务形式改变了传统文化服务的面貌。要结合新媒体时代群众的兴趣点,加强线上线下的文化阵地建设,如网络阅览室、电子图书室、在线课堂、业务数据库、自助式查询设备、出行服务平台、视频直播平台等,一方面为职工提供文化上门的“订单式”文化服务,引导职工在趣味游戏中缓解压力,在网络文学中探索未知,在多元化的新媒体中开阔视野;一方面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准、快捷的高速公路资讯,了解高速公路的管理细节和服务能力,引导群众主动参与高速公路运营监督,对高速公路发展提出真知灼见,促进高速公路健康发展,使文化投入与成果产出成正比。
以幸福理念厚植家园文化。站所是高速公路文化建设的基本单元。站所文化建设要以打造幸福家园为目标,在文娱活动和文化教育方面加大力度。要大力推广职工服务中心建设,将路段、区间的文化设施归集起来,实现困难帮扶、业务提升、才艺交流、家庭婚恋、益智创新等多元功能于一体,提升职工群众的文化品位和水平。要依托红旗党支部创建,创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改进工作调研、建立家访制度,开展党员帮带和精准扶贫,使站所、家庭、党员、群众凝聚在一个同心圆里。
文化是人民群众感受时代变迁、体验时代进步的重要风向标,也是交通运输发展是否高质量的重要体现。厅党组历来对交通文化建设高度重视,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今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对交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高速公路文化建设要担起重任,重新出发!